东体:中超、中国足球地位唯实力决定
在2024-2025赛季的亚冠精英联赛中,中超球队的命运显得尤为坎坷。根据《东方体育日报》的报道,连续两个赛季的征战,中超队伍均未能跻身八强,这无疑是对中国足球的一次沉重打击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不仅仅是运气的缺失,更多的是实力的不足。
在这个赛季的亚冠比赛中,三支中超球队在客场与J联赛球队的对决中屡屡败下阵来。面对对手的猛攻,他们显得毫无还手之力,总共被对手打入22球。这不仅仅是因为J联赛整体水平的提升,更是因为中超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确实存在明显差距。申花队主教练斯卢茨基一针见血地指出,中超球队与亚洲强队之间的差距在于“比赛强度不够”。
这个问题的根源,其实早已存在。即使在那些被外界誉为“金元”赛季的时期,中超球队虽然引进了大量外援,但这些外援往往无法代表中超的真实水平。更多的时候,解决问题的还是那些外援,而非更能代表中超真实水平的本土球员。这也导致了中超球队在亚洲赛场上的竞争力持续下滑。
今年亚冠东亚区八强止步的消息传来,带来的直接影响不仅是技术分被泰国超越,更是关于亚冠精英联赛参赛名额的缩减。从原有的两张“门票”缩减到只有一张,意味着只有中超联赛冠军能够直通亚冠小组赛,而足协杯冠军或联赛亚军则需要通过资格赛的考验。此外,还有一支球队需参加亚冠二级联赛。这样的名额减少,无疑会进一步削弱中超球队在亚洲赛场上的竞争力,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的影响力也将随之下降。
然而,面对这样的困境,我们必须正视现实。决定中超甚至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“江湖地位”的,只有且只能是实力。与其羡慕日韩足球的稳定以及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的突飞猛进,我们不如静下心来,从基础做起,把中国足球的底子打稳打牢。让本土球员成为中超赛场上的主角,而非仅仅跑跑龙套、打下手。同时,我们也要借鉴日本和沙特足球的成功经验,明确中超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。只有这样,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实现“厚积薄发”。